日本屬地震帶,據說全球發生的地震中,有兩成都發生在日本,因此在購買日本房產之前,事先對日本的建築耐震基準有基本了解是至關重要的,依據施工方式的不同,日本建築的主要抗震工法分為免震、制震、耐震三種,其主要效果及施工成本皆有很大的差異。今次ME仔就同大家簡單認識下呢三種工法嘅優缺點,同介紹下日本免震制震技術開發商嘅 TOP 5 啦!
「免震」:
在建築物的主要結構與基地之間安裝彈簧或滑動裝置等隔離裝置,將建築物與基地分開並具有緩衝效果,當地震來臨時能夠阻絕大部分震度,使建築物僅會輕微平移,通常使用在高樓層建築。
優點:抗震能力最佳,地震後建築物的損壞程度最小。
缺點:於鬆軟地質不適用,施工難度與成本最高;同時隔離裝置需要定期維修,管理費用也隨之變高。
「制震」:
在建築物上安裝避震器,以增加剛度並分散地震帶來的衝擊力,通常安裝在牆壁、柱子或地板接縫處,利用油壓及內部橡膠裝置吸收震動,減少建築物搖晃或變形的機會。
優點:施工成本較免震裝置低,並且可加裝在既有建築物上,對高樓層建築物的制震相當有效。
缺點:需預留加裝的空間;在外牆上安裝會影響美觀及窗戶景觀。
「耐震」:
以「建築基準法」為標準,透過膠合板、面板及支架等材料加固牆壁及柱子結構,純粹以強化建築物本身來達到耐震效果,主要作用是在劇烈地震來臨時讓住戶有時間逃離,是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基本耐震工法。
優點:施工成本及難度最低。
缺點:建築物晃動程度最大,劇烈地震時有可能壞造成房屋損壞。
由於日本在地震斷層活躍的地位置,以及經歷過多次大地震的經驗,日本對建築物的耐震標準一直提高,作為安心和安全的象徵,「防災大樓」愈來愈受歡迎。
這類建築在每一層都配備了食品、急救包等應急物品,亦會開放空地作為避難所,並安裝了緊急發電機和太陽能發電設備,以確保緊急情況下能維持電力供應。
目前只有11間具有高水平對抗地震技術融合和開發能力的公司,有承包40層以上「防災大樓」的記錄,以下是日本免震制震技術 TOP 5嘅開發商,大家揀選日本房產投資時可參考。
※以上是2025年1月的資訊,如想知道最新消息與資訊,請聯絡Funds Real Estate。
日本樓盤資訊由FUNDS REAL ESTATE 提供,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*: